行政院長參觀動畫公司

前兩天行政院長來公司參觀,身為小小的員工也不知道他們來幹麻,看了新聞報導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兆玄昨天參觀遊戲橘子、智冠科技、太極影音與西基電腦動畫四家數位內容產業,業者紛紛對國內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言…遊戲橘子則提出三項建言,劉柏園指出,希望政府建立數位內容產業專屬園區,建立產業育成中心;因應產業發展,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專法,讓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能更具有整體性;第三則是擴大市場規模,鼓勵業者開拓國外市場,協助業者進入中國市場,在兩岸和平對等氣氛下,將文化創意產業議題納入兩岸談判中…”

“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呼籲劉揆,將遊戲營運商納入五年免稅的租稅優惠方案,劉揆承諾,會持續既有租稅獎勵,法規也會跟隨市場趨勢與時俱進。文化創意產業業者指出,目前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大陸及南韓業者,而當地市場自製遊戲的各佔約6成及9成的營運比重,不過台灣卻僅有約15%為自製遊戲,顯見台灣線上游戲業者在自行研發營運、外銷競爭的能力現階段仍偏低。”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早參觀西基電腦動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文祥除簡報外,特別向劉兆玄報告台灣動畫人才難覓的苦楚,國內人才培育不符以創意為導向的數位內容產業需求,產業相對不易擴張,劉兆玄指示政務委員曾志朗就人才培育部份與教育部深入研究…西基公司副總經理曹仲弘轉述會議情形,西基公司是唯一具備製作國際大型3D動畫影片能力的公司,3D影片年產出量達1400分鐘以上,西基公司很想擴充規模,目前台灣西基有 180人,大陸廈門西基有80人,根本不夠。”

最後則是太極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中午參觀太極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寶雲表示,閣揆率領行政團隊親往業界,充分感受政府力推文化創意產業的決心…太極影音董事長黃寶雲認為,數位內容產業有籌資困難,因此向劉揆爭取國發基金擴大投資,並透過科專計劃持續提供補助或提高獎勵…至於「土星之旅」,業者表示,目前製作進度順利。黃寶雲透露,影片預定明年秋天,在台、美兩地同步上映…”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新聞報導連結:

特效製作與案例分析-演講筆記

禮拜五晚上參加了數位內容學院的一個演講,名稱-特效合成應用系列 — 特效製作與案例分析,雖然我不是從事特效工作的人,不過對這個題目也頗感興趣,主講者凱倫‧格里克絲(Karen Goulekas)在好萊塢是位資深的特效指導,下面是一些演講內容筆記參雜一點個人想法:

Karen最近擔任特效指導的影片是華納的10,000 BC,她用這部影片當作例子,搭配影片講解從previz到final這段特效製作過程,首先她會研讀整部影片劇本,然後跟導演討論哪些鏡頭需要使用特效,Karen負責的特效主要是以數位技術為主的部分,至於像是爆破或是實物道具部分則是另外的特效部門負責,這個階段也會估算特效需要的預算,通常製作公司都會將預算盡量壓低,因為知道過程中或許因為導演特別要求,預算一定會再追加,以10,000 BC來說,特效部分大概佔了總預算的1/3。

特效的第一個階段是previz(Pre-visualization,也稱作animatics),這個階段的功能類似故事版(storyboards),都是將劇本視覺化,以利於導演與各部門的溝通,讓大家知道要怎麼拍,不過比故事版好的地方在於它的速度快,彈性高,這非常適合真人電影常常不斷修改鏡頭這樣的狀況,製作previz影片的大部分都是資深的動畫師,因為這些人對鏡頭通常也非常有經驗,所以不只是動畫,也可以同時負責layout的設計。

接下來的階段稱作post-viz,一個含有特效的鏡頭之中,畫面常常由許多layer合成而成,這些layer也許是CG人物,也許是live-action的影片,postviz的目的就是將previz做出來的那些CG部分跟實拍的影片合成在一起,這樣一來animatics就可以確定不再更動了。

lock down的animatics這時候就可以交給effect house正式製作動畫,參與10,000 BC的特效公司非常多,Karen提到了英國的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Double Negative這兩家公司,就像Digital DomainRhythm and Hues在好萊塢的地位,這兩家都是英國數一數二的特效製作公司(不過選擇在英國製作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稅務方面的優惠),CG人物方面利用mo-cap的方式,動物方面則讓動畫師參考現實世界中的動物製作出這些動物的動態,根據postviz影片完成所要的動畫,之後就可以render,並跟實拍影片合在一起,完成特效鏡頭。

特效方面常常都是由許多公司合作完成,因為一部影片特效的量常常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單獨吃得下來的,不同特效公司也有不同的專長所在,甚至常常一個鏡頭是由不同公司製作,像是Karen放的片段中,許多前景主要動畫是由MPC製作,不過背景CG群眾人物則由Double Negative使用Massive這套軟體製作,背景的縮小模型當然也是另一家公司負責,看了Karen放的一些特效段落,實拍影片常常被許多CG物件取代,這時候一定會訥悶為什麼不乾脆整個鏡頭都在電腦中製作出來,Karen解釋說這是因為如果完全都在電腦裡作的話,目前技術還無法完全作出百分百photo-realistic的程度,有實景的畫面可以讓這些特效藝術家有可以copy或是參考的東西,所以他們也會到縮小模型的場景中拍攝那些模型,當作是CG物件的貼圖。

在Q&A部分,Karen大概說了一下自己的背景,一開始她對寫作比較有興趣,比較想當新聞工作者,之後在一家電台主持節目,然後一次公司買了一台做電腦動畫的電腦,Karen因此大感興趣,並鑽進電腦動畫的領域,之後她一直在紐約freelance廣告的案子,不過當她看到魔鬼終結者上映後,她決定到好萊塢發展,並且進入Digital Domain工作,半年後便擔任特效指導的工作,她認為公司會挑她而不是那些比她更資深的人擔任指導是因為她的溝通能力,另外則是因為她在廣告公司累積的經驗,也擔任過動畫師,讓她熟悉各部門的工作,而不像其他人只專門在一小部分,等於幫她成為特效指導鋪路。

演講的下半場是panel discussion,參與討論的除了Karen外,還有太極的Teddy和邱正寧以及台大教授歐陽明,不過這個部分感覺沒什麼重點,關於科技藝術的部分太過抽象,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討論則沒什麼新意。

感想:我沒看過10,000 BC,不過看了一下IMDB上的評論,竟有人用garbage(垃圾)來形容這部影片,大概可以知道影片水準如何,其中有個評論提到一句話as film technology grows, the storytelling ability of the movies shrinks(當電影科技一直發展時,說故事的能力卻不斷萎縮),很可惜這部影片一流的特效挽救不了這個三流的故事,讓我特別感覺這些特效藝術家的專業,他們並不會因為故事爛,自己也就跟著擺爛,他們將自己份內的專業做得盡善盡美,即使導演怎麼要求,也不會說不,這種專業精神特別讓人感佩,我想這或許也是產業能夠成熟的重要原因,一部電影每個環節都是一項專業,編劇和導演也一樣,每一個環節都滿分,影片很難不賣座,不過即使其中某些環節有缺陷,身為業界中的一份子,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專業。